前言图|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在无锡市档案馆公布的一批“特藏”档案中,有一份是毛主席写给无锡教师吴启瑞的一封回信。
与以往三言两语的回信不同,毛主席这封给吴启瑞的回信,足足写了三大页,就连信封上的寄信地址,也是毛主席手书的。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回复给无锡教师吴启瑞的这封信,时间是1950年7月19日,正值新中国建立初期,毛主席为何要在百忙之中,对一个远在无锡的教师,格外关注呢?毛主席的数学恩师——王立庵吴启瑞的丈夫名叫王人路,而王人路的父亲就是王立庵。
王立庵是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期的数学老师。
1912年春,毛泽东离开兵营以后,准备继续求学,报考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称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尽管这所中学是当时湖南教好的学校,可惜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限,且学校的环境也不佳,没过多久,毛泽东便选择了退学,自学了一段时间后,与1913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绩又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没过多久第四师范合并进入第一师范。
毛泽东被编入预科第三班学习,又在当年9月被编入本科第九班学习。
五年的师范生涯,对毛主席一生的影响非常大。
毛主席后来坦言:“一师是个好学校。
”当时的一师名师辈出,包括校长张干在内,大多数都是学界耆宿,如杨昌济,杨昌济当时教湖南一师伦理学,毛泽东也如愿成为杨昌济的高足。
图|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毛泽东的文章非常出色,考第四师范前,张干就曾看到过毛泽东的文章,顿时击节赞叹,据说在校求学期间,毛泽东每每写出一篇文章,历时便能引起学校轰动,毛泽东便把自己的文章贴在学校走廊墙壁上,供所有学生去看。
基本上所有文科类的老师,一提起毛泽东来,均是赞不绝口。
但毛主席在一师求学期间,也不是门门功课都很出众,诸如英文、图画、数学等科目,毛主席往往遇到,便十分头痛。
毛主席后来也坦言,他不喜欢不切实际的一些学科,注重自修,尤其是喜欢历史和文学。
作为毛泽东的数学老师,王立庵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天才学生偏科的问题。
细细观察之下,王立庵发现,毛泽东并不是不爱学习,相反他学习十分刻苦,晚上学校规定的自修的时间短了,他就回到寝室继续读书,学校吹熄灯号以后,他就自备了一盏灯,有时看得忾,常常是一夜不睡。
而数学成绩之所以不好,完全是不感兴趣所致。
王立庵决心“拯救”这个偏科的学生。
有一次,毛泽东又托朋友周世钊带来张请假条,缺席了当天的数学课,王立庵并不生气,又隔了一天,他找到了毛泽东,并告诉他,星期天来家里一趟。
老师的命令,身为学生的毛泽东并不敢不听从,这周星期天,毛泽东准时来到老师家中赴约。
尽管王立庵在学校只是教授数学课,可毛泽东到了老师家里以后却发现,老师家里的书籍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科,而是分门别类装满了整个屋子,毛泽东不由得对老师产生钦佩的情绪。
图|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
四排右二为毛泽东王立庵让毛泽东坐了下来,耐心地询问:“为什么不喜欢数学?”毛泽东略一思索,便说了一段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国家振兴必须从转变国人思想入手,只有社会科学可以做到,像哲学、历史、国文等,都是改造国民思想的重要武器。
而其他学科就略逊一筹,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王立庵对他的这段话也是不由得赞叹,小小年纪却能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足见成熟,但王立庵却对这段话并不敢苟同,而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学习社会科学固然重要,但自然科学的课程也不能荒废。
”王立庵不急不缓地解释道:“当今社会发展,迎来的是科学时代,西方列强、邻近的日本,都快速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才超越了中国。
而中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然科学知识太少,导致生产力滞后。
”两人一番交谈,令毛泽东深感折服,自此以后王立庵开始为毛泽东补习拉下的功课,时隔多年以后,毛主席也坦言:“当时我喜欢读古文,而不爱数学,但立庵先生并不因此歧视我。
”图|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会员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1915年,湖南省议会宣布每名学生收10元学杂费时期,毛泽东带领学校学生写宣传单抗议,校长张干恼羞成怒,想要开除毛泽东。
杨昌济联络了学校包括王立庵、徐特立在内的教师,并迫使张干收回成命。
在很长一段时间,王立庵对毛泽东这个学生投入了相当多的心血,毛泽东1920年筹建文化书社时,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王立庵得知此事后,亲自出面为书社筹集了500元钱,因为书社的工作往来,毛泽东与王立庵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王立庵的儿子王人路,也称毛泽东为“毛大哥”。
对王立庵,毛主席始终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无锡教师吴启瑞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帮助王立庵老先生于1926年去世,临终之前还一直念叨着这位“偏科”的学生。
儿子王人路后来也走上了革命之路,1919年因宣传革命,王人路被迫离家,来到上海在中华书局当美术编辑。
也正是在中华书局期间,王人路结识了妻子吴启瑞。
吴启瑞出生于1901年,1922年毕业于无锡女子师范学校,在中华书局工作期间,与王人路相知相恋,1925年,王人路与吴启瑞在上海成婚,夫妻两人有这共同的追求,始终情深意笃,两人共同度过了20多年的艰难岁月。
遗憾的是,因为王人路积极宣传革命,遭遇了反动派迫害,1948年贫病交加的王人路因病去世,临终前嘱咐妻子吴启瑞:“现在天快亮了。
你要是真遇上了迈不过的坎,可以去找毛大哥,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兄弟也很亲密。
”图|1924年毛主席在上海时期王人路还在世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地对妻子讲过当年求学期间,与毛主席的缘分,公公王立庵当年还是毛泽东的老师,尽管丈夫始终坚称自己家与毛主席间的深情厚谊,但时间过了这么久,毛主席他老人家日理万机,还会记得吗?吴启瑞心里很没有底。
丈夫去世后,吴启瑞孤独地抚养着8个子女长大成人。
一开始吴启瑞并没有想到,要找毛主席帮忙,毕竟吴启瑞本身也是无锡师范附小的一名教员,日子虽然过得苦,但一家人还是能够自食其力。
1950年春夏,无锡师范附小的学生开始注射卡介疫苗,吴启瑞的三个孩子注射疫苗后,因营养不良,出现了很严重的反应。
实际上吴老师的三个孩子本身没什么大问题,只要保障充足的营养就可以,但以吴启瑞的家庭情况,根本就无法保证孩子的营养,思来想去,吴启瑞想到了丈夫临终前曾对自己说过的话。
1950年5月22日,万般无奈的吴启瑞老师写信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吴启瑞是个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老师,写得一首漂亮的字,信中的用语也十分得体,多处均有叨扰歉意之语。
在信中吴启瑞洋洋洒洒写了2000多字,详细的讲述了王立庵、王人路以及自己与丈夫相识的过程以及王人路这些年来心向革命却颠沛流离的经历,在信的末尾,吴启瑞这样写道:“……万乞主席睹世交之谊,垂念小儿等孤苦体弱,特予提携,准予小女心月和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
”图|毛主席为了让毛主席重视,吴启瑞还在信中特别注明了,王人路即是“湖南有名的数学教员王立庵之第二子”。
信送出去以后,两个月内没收到回应,吴启瑞心里尽管有些胶着,但也知道毛主席平常日理万机,恐怕不大有时间给自己回信,但依旧对此充满了期待。
1950年7月22日,吴启瑞收到了北京的来信,信正是毛主席亲笔所书。
不同于以往的三言两语,毛主席这封信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大页,字迹是典型的“毛体”,原信的内容如下:启瑞先生: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
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
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
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保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教祺毛泽东一九五O年七月十九日尽管毛主席在信里记挂着吴启瑞生活困难等情况,但他却始终记得原则,凡是对于地方上的事务,并不直接干涉,而是委托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解决。
事实上吴启瑞可能还想不到,毛主席在收到她信以后,便仔细的读了一遍,并在信中凡是提及王立庵的地方,均作出了标记,并在信的空白处直接批示:请陈丕显同志酌办。
图|陈丕显原信后来直接批转了陈丕显后,陈丕显立即安排,虽然没有如吴启瑞所说将她三个子女安排在苏南干部子弟班,却安排在了距离吴启瑞最近的无锡师范附小免费上学,另外每个学期还给吴启瑞一笔补助费用,极大的改善了吴启瑞的生活。
十年后,毛主席在上海接见吴启瑞1960年6月21日晚饭过后,天降大雨,晚上8时,有人匆匆敲响了吴启瑞家的大门。
吴启瑞开门后却不认得:“请问,找我有什么事?”“我是无锡市统战部部长。
”来人自我介绍,并告诉吴启瑞:“请吴启瑞老师明天去上海,毛主席找。
”吴启瑞又惊又喜,毛主席在百忙之中还要见自己,实在是难得。
事实上,1960年6月,毛主席到上海视察,猛然间想起了恩师王立庵,想起了多年前,王立庵的儿媳妇吴启瑞还曾给他写过一封信,也不知道困难解决了没有,想到这里毛主席赶紧吩咐工作人员,将吴启瑞接到上海。
吴启瑞坐着市委安排的车赶到上海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丕显立即派人将她送到毛主席下榻处。
1960年6月25日,在上海市文化俱乐部,吴启瑞见到了毛主席。
一见吴启瑞从门外走进来,毛主席立即起身相迎:“吴老师,你好啊。
”吴启瑞一时间激动地有些说不出话来,毛主席邀请她坐在沙发上,两人一起聊起了过往,想起了恩师王立庵,毛主席十分感慨的说:“记得立庵先生的生辰是1867年8月19日,算来当时再过6天,先生便可享六十大寿了!”“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回忆起当初恩师王立庵对自己的照顾,毛主席依旧感觉历历在目:“立庵先生是我们湖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我受益匪浅,当时我喜欢古文,不喜欢数学,但立庵先生并未因此而歧视我。
”图|毛主席毛主席伤感的情绪,勾起了吴启瑞的伤心往事,眼见毛主席还记得当年的过往,吴启瑞不由得泪水涟涟:“人路、人路,你的遗愿实现了,毛大哥一直在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
”吴启瑞与毛主席聊起了家里人的情况,毛主席还告诉她:“王人路的继母曹懿娥和她的妹妹、妹夫都参加了革命,1930年曹懿娥的妹夫和杨开慧一起被反动派杀害了。
”两人闲聊间,毛主席问起了吴启瑞孩子们的情况,当得知吴启瑞有一个女儿也是老师时,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立庵先生是教师,他的女儿是教师,他的儿媳是教师,如今孙女也是教师,你家可称得上是教师之家了。
”“教育强国,教育是立国兴国之本,没有昌济和立庵先生这些教师,我毛泽东哪会有今天?”两人聊了半晌,吴启瑞说了一些孩子们的情况,她以为毛主席日理万机,大概不会听她长篇大论说家里的情况,于是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没想到毛主席却很留意:“吴老师,我不是有8个侄子女吗?你怎么只谈了7个的情况?”吴启瑞也没想到毛主席听得这么认真仔细,这才又重新介绍了家里的情况,毛主席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我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立庵先生有8个孩子,个个我都见过。
现在你也有8个孩子,上有八兄妹,下有八侄辈,真好!”毛主席详细地询问了吴启瑞的生活情况,并拿出300元稿费资助,临行前毛主席还与吴启瑞一起拍了张照片,并嘱咐吴启瑞:“一定要多注意身体,有什么事情随时联系。
”图|毛主席在上海接见吴启瑞时合影吴启瑞记住了毛主席的话,心里也感念毛主席的照顾,想着要为毛主席送一件礼物,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她送出礼物,她却先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礼物。
一套《毛泽东选集》以及他们的合影照片原来,吴启瑞信中曾提及《毛泽东选集》市面上很难买到,特意从北京专门寄来了一套,供吴启瑞观看学习。
并且还专程回了一封信:启瑞同志:七月十九日的信收到,甚为高兴。
选集及照片,已寄去了,收到时请告。
祝你健康!毛泽东一九六O年九月二日1961年春节将近,毛主席想到了吴启瑞家庭困难,特别嘱咐秘书徐业夫,从稿费中取出1000元寄给吴启瑞,徐业夫专程给吴启瑞写去了一份信:“吴启瑞同志,毛主席嘱:写信转告你,一月二十五日的信他已看过,很感激你,并寄上1000元,以济眉急,作为赠送,不要还的……祝春节好!”尽管徐业夫在信中特别注明了不要还,但吴启瑞后来生活条件比较好了以后,还是及时地将钱寄还给了毛主席。
图|晚年吴启瑞给孩子们战士毛主席给她的回信也因为有毛主席的帮助,吴启瑞的家庭情况逐步好转。
吴启瑞晚年将毛主席寄给她的两封信,全部都捐给了无锡市档案馆,被无锡市档案馆列为“特藏”,档案馆不仅珍藏了毛主席给吴启瑞的两封信,还珍藏了毛主席1960年接见吴启瑞时的两张照片以及1950年毛主席转给时任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的批示。
1980年,吴启瑞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好在在毛主席的帮助下,8个子女均学有所成,想来老一辈人看到这一切,必然也会看到无限欣慰吧。
前言图|青年时期的毛主席在无锡市档案馆公布的一批“特藏”档案中,有一份是毛主席写给无锡教师吴启瑞的一封回信。
与以往三言两语的回信不同,毛主席这封给吴启瑞的回信,足足写了三大页,就连信封上的寄信地址,也是毛主席手书的。
值得一提的是,毛主席回复给无锡教师吴启瑞的这封信,时间是1950年7月19日,正值新中国建立初期,毛主席为何要在百忙之中,对一个远在无锡的教师,格外关注呢?毛主席的数学恩师——王立庵吴启瑞的丈夫名叫王人路,而王人路的父亲就是王立庵。
王立庵是毛主席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期的数学老师。
1912年春,毛泽东离开兵营以后,准备继续求学,报考湖南全省高等中学(后改称为湖南省立第一中学)。
尽管这所中学是当时湖南教好的学校,可惜学校开设的课程有限,且学校的环境也不佳,没过多久,毛泽东便选择了退学,自学了一段时间后,与1913年3月以第一名的成绩又考入了湖南省立第四师范,没过多久第四师范合并进入第一师范。
毛泽东被编入预科第三班学习,又在当年9月被编入本科第九班学习。
五年的师范生涯,对毛主席一生的影响非常大。
毛主席后来坦言:“一师是个好学校。
”当时的一师名师辈出,包括校长张干在内,大多数都是学界耆宿,如杨昌济,杨昌济当时教湖南一师伦理学,毛泽东也如愿成为杨昌济的高足。
图|1913年,在湖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求学时的毛泽东毛泽东的文章非常出色,考第四师范前,张干就曾看到过毛泽东的文章,顿时击节赞叹,据说在校求学期间,毛泽东每每写出一篇文章,历时便能引起学校轰动,毛泽东便把自己的文章贴在学校走廊墙壁上,供所有学生去看。
基本上所有文科类的老师,一提起毛泽东来,均是赞不绝口。
但毛主席在一师求学期间,也不是门门功课都很出众,诸如英文、图画、数学等科目,毛主席往往遇到,便十分头痛。
毛主席后来也坦言,他不喜欢不切实际的一些学科,注重自修,尤其是喜欢历史和文学。
作为毛泽东的数学老师,王立庵很快就发现了这个天才学生偏科的问题。
细细观察之下,王立庵发现,毛泽东并不是不爱学习,相反他学习十分刻苦,晚上学校规定的自修的时间短了,他就回到寝室继续读书,学校吹熄灯号以后,他就自备了一盏灯,有时看得忾,常常是一夜不睡。
而数学成绩之所以不好,完全是不感兴趣所致。
王立庵决心“拯救”这个偏科的学生。
有一次,毛泽东又托朋友周世钊带来张请假条,缺席了当天的数学课,王立庵并不生气,又隔了一天,他找到了毛泽东,并告诉他,星期天来家里一趟。
老师的命令,身为学生的毛泽东并不敢不听从,这周星期天,毛泽东准时来到老师家中赴约。
尽管王立庵在学校只是教授数学课,可毛泽东到了老师家里以后却发现,老师家里的书籍并不仅仅局限于一科,而是分门别类装满了整个屋子,毛泽东不由得对老师产生钦佩的情绪。
图|1918年3月,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第八班合影。
四排右二为毛泽东王立庵让毛泽东坐了下来,耐心地询问:“为什么不喜欢数学?”毛泽东略一思索,便说了一段话:“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国家振兴必须从转变国人思想入手,只有社会科学可以做到,像哲学、历史、国文等,都是改造国民思想的重要武器。
而其他学科就略逊一筹,起不到什么大作用。
”王立庵对他的这段话也是不由得赞叹,小小年纪却能从国家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足见成熟,但王立庵却对这段话并不敢苟同,而是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学习社会科学固然重要,但自然科学的课程也不能荒废。
”王立庵不急不缓地解释道:“当今社会发展,迎来的是科学时代,西方列强、邻近的日本,都快速进行了工业革命,所以才超越了中国。
而中国远远落后于这些国家的根本原因,就是自然科学知识太少,导致生产力滞后。
”两人一番交谈,令毛泽东深感折服,自此以后王立庵开始为毛泽东补习拉下的功课,时隔多年以后,毛主席也坦言:“当时我喜欢读古文,而不爱数学,但立庵先生并不因此歧视我。
”图|1918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湘潭学友会会员合影,(二排左三为毛泽东)1915年,湖南省议会宣布每名学生收10元学杂费时期,毛泽东带领学校学生写宣传单抗议,校长张干恼羞成怒,想要开除毛泽东。
杨昌济联络了学校包括王立庵、徐特立在内的教师,并迫使张干收回成命。
在很长一段时间,王立庵对毛泽东这个学生投入了相当多的心血,毛泽东1920年筹建文化书社时,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王立庵得知此事后,亲自出面为书社筹集了500元钱,因为书社的工作往来,毛泽东与王立庵建立起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王立庵的儿子王人路,也称毛泽东为“毛大哥”。
对王立庵,毛主席始终有着深深的眷恋之情。
无锡教师吴启瑞写信给毛主席请求帮助王立庵老先生于1926年去世,临终之前还一直念叨着这位“偏科”的学生。
儿子王人路后来也走上了革命之路,1919年因宣传革命,王人路被迫离家,来到上海在中华书局当美术编辑。
也正是在中华书局期间,王人路结识了妻子吴启瑞。
吴启瑞出生于1901年,1922年毕业于无锡女子师范学校,在中华书局工作期间,与王人路相知相恋,1925年,王人路与吴启瑞在上海成婚,夫妻两人有这共同的追求,始终情深意笃,两人共同度过了20多年的艰难岁月。
遗憾的是,因为王人路积极宣传革命,遭遇了反动派迫害,1948年贫病交加的王人路因病去世,临终前嘱咐妻子吴启瑞:“现在天快亮了。
你要是真遇上了迈不过的坎,可以去找毛大哥,他是我父亲的学生,和我兄弟也很亲密。
”图|1924年毛主席在上海时期王人路还在世的时候,就不止一次地对妻子讲过当年求学期间,与毛主席的缘分,公公王立庵当年还是毛泽东的老师,尽管丈夫始终坚称自己家与毛主席间的深情厚谊,但时间过了这么久,毛主席他老人家日理万机,还会记得吗?吴启瑞心里很没有底。
丈夫去世后,吴启瑞孤独地抚养着8个子女长大成人。
一开始吴启瑞并没有想到,要找毛主席帮忙,毕竟吴启瑞本身也是无锡师范附小的一名教员,日子虽然过得苦,但一家人还是能够自食其力。
1950年春夏,无锡师范附小的学生开始注射卡介疫苗,吴启瑞的三个孩子注射疫苗后,因营养不良,出现了很严重的反应。
实际上吴老师的三个孩子本身没什么大问题,只要保障充足的营养就可以,但以吴启瑞的家庭情况,根本就无法保证孩子的营养,思来想去,吴启瑞想到了丈夫临终前曾对自己说过的话。
1950年5月22日,万般无奈的吴启瑞老师写信给毛主席,希望毛主席能够提供一些帮助。
吴启瑞是个接受过高等文化教育的老师,写得一首漂亮的字,信中的用语也十分得体,多处均有叨扰歉意之语。
在信中吴启瑞洋洋洒洒写了2000多字,详细的讲述了王立庵、王人路以及自己与丈夫相识的过程以及王人路这些年来心向革命却颠沛流离的经历,在信的末尾,吴启瑞这样写道:“……万乞主席睹世交之谊,垂念小儿等孤苦体弱,特予提携,准予小女心月和小儿心丰、心支加入苏南区干部子女班。
”图|毛主席为了让毛主席重视,吴启瑞还在信中特别注明了,王人路即是“湖南有名的数学教员王立庵之第二子”。
信送出去以后,两个月内没收到回应,吴启瑞心里尽管有些胶着,但也知道毛主席平常日理万机,恐怕不大有时间给自己回信,但依旧对此充满了期待。
1950年7月22日,吴启瑞收到了北京的来信,信正是毛主席亲笔所书。
不同于以往的三言两语,毛主席这封信洋洋洒洒地写了三大页,字迹是典型的“毛体”,原信的内容如下:启瑞先生:五月来信收到,困难情形,甚为系念。
所请准予你的三个小孩加入苏南干部子弟班,减轻你的困难一事,请持此信与当地适当机关的负责同志商量一下,看是否可行。
找什么人商量由你酌定,如有必要可去找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同志一商。
我是没有不赞成的,就是不知道该子弟班有容纳较多的小孩之可能否?你是八个孩子的母亲,望加保重,并为我问候你的孩子们。
此复,并颂教祺毛泽东一九五O年七月十九日尽管毛主席在信里记挂着吴启瑞生活困难等情况,但他却始终记得原则,凡是对于地方上的事务,并不直接干涉,而是委托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解决。
事实上吴启瑞可能还想不到,毛主席在收到她信以后,便仔细的读了一遍,并在信中凡是提及王立庵的地方,均作出了标记,并在信的空白处直接批示:请陈丕显同志酌办。
图|陈丕显原信后来直接批转了陈丕显后,陈丕显立即安排,虽然没有如吴启瑞所说将她三个子女安排在苏南干部子弟班,却安排在了距离吴启瑞最近的无锡师范附小免费上学,另外每个学期还给吴启瑞一笔补助费用,极大的改善了吴启瑞的生活。
十年后,毛主席在上海接见吴启瑞1960年6月21日晚饭过后,天降大雨,晚上8时,有人匆匆敲响了吴启瑞家的大门。
吴启瑞开门后却不认得:“请问,找我有什么事?”“我是无锡市统战部部长。
”来人自我介绍,并告诉吴启瑞:“请吴启瑞老师明天去上海,毛主席找。
”吴启瑞又惊又喜,毛主席在百忙之中还要见自己,实在是难得。
事实上,1960年6月,毛主席到上海视察,猛然间想起了恩师王立庵,想起了多年前,王立庵的儿媳妇吴启瑞还曾给他写过一封信,也不知道困难解决了没有,想到这里毛主席赶紧吩咐工作人员,将吴启瑞接到上海。
吴启瑞坐着市委安排的车赶到上海后,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陈丕显立即派人将她送到毛主席下榻处。
1960年6月25日,在上海市文化俱乐部,吴启瑞见到了毛主席。
一见吴启瑞从门外走进来,毛主席立即起身相迎:“吴老师,你好啊。
”吴启瑞一时间激动地有些说不出话来,毛主席邀请她坐在沙发上,两人一起聊起了过往,想起了恩师王立庵,毛主席十分感慨的说:“记得立庵先生的生辰是1867年8月19日,算来当时再过6天,先生便可享六十大寿了!”“兹人不得见,惆怅无已时。
”尽管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回忆起当初恩师王立庵对自己的照顾,毛主席依旧感觉历历在目:“立庵先生是我们湖南教育界的知名人士,我受益匪浅,当时我喜欢古文,不喜欢数学,但立庵先生并未因此而歧视我。
”图|毛主席毛主席伤感的情绪,勾起了吴启瑞的伤心往事,眼见毛主席还记得当年的过往,吴启瑞不由得泪水涟涟:“人路、人路,你的遗愿实现了,毛大哥一直在无微不至的关怀着我们。
”吴启瑞与毛主席聊起了家里人的情况,毛主席还告诉她:“王人路的继母曹懿娥和她的妹妹、妹夫都参加了革命,1930年曹懿娥的妹夫和杨开慧一起被反动派杀害了。
”两人闲聊间,毛主席问起了吴启瑞孩子们的情况,当得知吴启瑞有一个女儿也是老师时,毛主席十分高兴地说:“立庵先生是教师,他的女儿是教师,他的儿媳是教师,如今孙女也是教师,你家可称得上是教师之家了。
”“教育强国,教育是立国兴国之本,没有昌济和立庵先生这些教师,我毛泽东哪会有今天?”两人聊了半晌,吴启瑞说了一些孩子们的情况,她以为毛主席日理万机,大概不会听她长篇大论说家里的情况,于是就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没想到毛主席却很留意:“吴老师,我不是有8个侄子女吗?你怎么只谈了7个的情况?”吴启瑞也没想到毛主席听得这么认真仔细,这才又重新介绍了家里的情况,毛主席这才满意的点点头:“我和你家可是世交啊!立庵先生有8个孩子,个个我都见过。
现在你也有8个孩子,上有八兄妹,下有八侄辈,真好!”毛主席详细地询问了吴启瑞的生活情况,并拿出300元稿费资助,临行前毛主席还与吴启瑞一起拍了张照片,并嘱咐吴启瑞:“一定要多注意身体,有什么事情随时联系。
”图|毛主席在上海接见吴启瑞时合影吴启瑞记住了毛主席的话,心里也感念毛主席的照顾,想着要为毛主席送一件礼物,没想到的是还没等她送出礼物,她却先收到了毛主席寄来的礼物。
一套《毛泽东选集》以及他们的合影照片原来,吴启瑞信中曾提及《毛泽东选集》市面上很难买到,特意从北京专门寄来了一套,供吴启瑞观看学习。
并且还专程回了一封信:启瑞同志:七月十九日的信收到,甚为高兴。
选集及照片,已寄去了,收到时请告。
祝你健康!毛泽东一九六O年九月二日1961年春节将近,毛主席想到了吴启瑞家庭困难,特别嘱咐秘书徐业夫,从稿费中取出1000元寄给吴启瑞,徐业夫专程给吴启瑞写去了一份信:“吴启瑞同志,毛主席嘱:写信转告你,一月二十五日的信他已看过,很感激你,并寄上1000元,以济眉急,作为赠送,不要还的……祝春节好!”尽管徐业夫在信中特别注明了不要还,但吴启瑞后来生活条件比较好了以后,还是及时地将钱寄还给了毛主席。
图|晚年吴启瑞给孩子们战士毛主席给她的回信也因为有毛主席的帮助,吴启瑞的家庭情况逐步好转。
吴启瑞晚年将毛主席寄给她的两封信,全部都捐给了无锡市档案馆,被无锡市档案馆列为“特藏”,档案馆不仅珍藏了毛主席给吴启瑞的两封信,还珍藏了毛主席1960年接见吴启瑞时的两张照片以及1950年毛主席转给时任苏南区党委书记陈丕显的批示。
1980年,吴启瑞走完了自己的一生,好在在毛主席的帮助下,8个子女均学有所成,想来老一辈人看到这一切,必然也会看到无限欣慰吧。
目录
- 1 女生宿舍电影免费4中文字幕
- 2 爱情岛论坛永久入口
- 3 中央电视台台长佟丽娅
- ▪ 妈妈的朋友6在完整视频中字
- ▪ 激荡家庭
- 4 未来初音侵犯h羞羞漫画
- ▪ 麻辣甜心
- ▪ 喜爱夜蒲2在线看
- 5 蜡笔小新全集免费观看完整版
- 6 隔世追凶国语免费观看
- ▪ 婷婷五在线播放
- ▪ 征服孙红雷全30集免费观看
- ▪ 天下第一社区网WWW日本
- 7 我儿子的妻子
- ▪ 99re在线精品免费观看
- ▪ 苹果电影完整
- ▪ 想飞的钢琴少年
- ▪ 口爆是什么意思
- ▪ 黄色视屏免费观看
- 8 日本国产三级
- ▪ 啦啦啦在线观看免费完整版更新
- ▪ ck影视
- ▪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二区
- ▪ 不想痛就把腿分到最大
- ▪ 俄罗斯13 14处
- ▪ 欧美成a人免费观看久久
- ▪ 落红是一点还是一片
- ▪ 最美情侣在线播放
- 9 医馆笑传2电视剧
- ▪ 2008.tv
- ▪ 野花视频在线观看高清免费完整版
- ▪ 性欧美videos高清精品
- 10 车文超细过程文章图片
- ▪ 阳光宅男在线影院观看
- ▪ 巡回检察组电视剧免费播放
- ▪ 女医生的秘密
- ▪ 玩偶姐姐为什么下架
- ▪ 不能没有家电视剧全集免费观看
- 11 将军在上电视剧免费观看
- ▪ 透明人
- ▪ 瓦舍江湖在线观看免费
- ▪ tube18xxxxhd中国
- ▪ 最强狂兵电视剧免费版
- ▪ caoporn免费视频
- 12 黄金瞳
- 13 蜜牙188.MON
- 14 国产大伊香蕉精品视频
且试天下免费在线播放电视剧《且试天下免费在线播放电视剧》由来
编辑且试天下免费在线播放电视剧《且试天下免费在线播放电视剧》起源